目标
- May 25, 2014
- 2 min read
心理学家喜欢强调所有的理论都不能被称为绝对的、唯一的真理。人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同样一件事情,这是我觉得心理学最好玩的地方,它给了我很多可能性,而不是训练我去死板的用一种方式来解释这个世界。事实上,偶尔心理学的理论会给我醍醐灌顶的感觉。
举个例子,两个小学生都考了倒数第一,其中一个很高兴:我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有进步了;而另外一个闷闷不乐:我好笨好差劲哦,以后一定是人生输家。同样的结果,如果是注重于自我提高的人,不会为糟糕的结果而感到生气或伤心,因为他看得到提高的空间和方向。而这个结果,不管好坏,都不能被百分之百的作为定义自己的标准、盖棺定论;相反,把结果看的太重的人,他的情绪会很容易被结果的好坏而控制,比较被动悲观,因为太看重这个结果了(如果我考第一名我一定是“好学生”,德智体美劳样样不落;倒数第一嘛,一定是脑袋笨爱偷懒,而且心术不正),而对于自我提高则没有那么在意,即使提高,也很可能是为了做别人眼中的“好学生”。
就我本身来说,自己常常习惯性地在意结果。这个club meeting没搞好,我能力不够,以后不搞了;没有被这份工作录取,一定是我哪里有问题,以后不做这一类型的工作了;这个活动没搞好,以后让别人来弄吧……如此把自己的退路全部封死,也会有一事无成的感觉。如果把做事的目的看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,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成,心态就会大不一样,自己会更加有主动权。
这样简单的道理,却需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。
2014.5.26
Comentários